浙牛宝体育江在线·新闻实践
牛宝体育新闻更正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克服错误、回归真实的理性之举。当前,媒体因新闻发布量大,报道速度快而使新闻真实性受到严重伤害,大大降低了媒介公信力。规范新闻更正行为,完善新闻更正制度,是媒体树立新闻权威性、构建媒介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长久以来,新闻失实已成为新闻界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尴尬。如果说其根源铲除当下还无法实现,那么,新闻更正便成为修正差错的最有效手段。在新闻失实造成损害时,媒体主动纠正差错,予以更正或道歉,不仅仅是媒体免责或减轻诉讼的最重要手段,更重要的它对于构建媒介公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媒介公信力的形成,取决于媒介是否能够满足公众的中心期待和心理需求。新闻更正恰恰体现了媒体尊重事实、尊重受众的理念,契合了公众对于媒介的社会期待。
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信息甄别机制欠缺,媒体报道出现差错在所难免。然而,在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新闻更正作为职业规范都已被媒体广泛认同并重视。由于国情迥异,各国对于新闻更正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讲,可划分为三种类别:
第一类国家对新闻更正的规定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类国家包括法国、丹麦、哥伦比亚、芬兰和泰国等。如法国1881年制定并颁行的《新闻出版自由法》第十二条就规定了“更正权”。
第二类通过建立新闻评议制度,运用行业监督方式使新闻界履行社会责任。如英国的报业总评议会、瑞典的“报业荣誉法庭”,日本的新闻协会等。这些评议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媒介的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表现进行评议,并作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新闻相关人对报道失实的质疑和指正。
第三类是美国模式。美国既无新闻法规,也无评议组织,却已经形成了重要的自律机制,也成为体现媒体公正和“媒介品格”的重要形式。因此,美国媒体多为主动更正、及时更正,绝大多数都设有固定的更正专栏。如《》有“更正专栏”,倘若对新闻失实所作的更正,尚不足以概括记者和编辑在新闻写作与版面编排上的全部疏失,那么“编者的话”栏目则是用来订正新闻失实以外的重大疏失。如在刊登一家公司对海外非法付款的新闻时,采用了这家公司新任董事长的照片,使人误以为此人与非法付款有关。但实际上此事发生在他接任之前,采用照片原为点缀版面。为此“编者的话”坦率承认:在这种情况下,这张照片是不该采用的。
尽管我国在现有法规和行政规章中关于新闻更正的要求已有明确规定,但大多数媒体对新闻更正问题仍被忽视。主要的问题是:
1. 随意性更正多,固定性更正少。在版面上,大部分更正散见于各个版面,没有固定位置。在内容上,哪些错误必须更正,哪些疏漏可不作更正,却没有统一的规范。在时间上,有的报纸从创刊至今从未刊登更正,有的偶尔刊登一次便再无下文。
2. 都市报更正多,机关报更正少。虽然新闻纠错在我国的整体现状并不乐观,但也不排除个别报纸对新闻更正表现出特别的重视,他们专门设置更正栏目,细化更正内容,进行了新闻更正规范化、制度化的有益尝试。但这些报纸多是都市类报纸,如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而当机关报发生新闻失实之后,该有的更正却十分罕见。这可能是因为多年来报纸性质和定位使其放不下“身段”,就算出现错误也是“内部打板子,对外不吭声”。
3. “豆腐块”多,“等量级”少。在有些媒体上,失实稿件长达半版,而对改错的更正却只有豆腐块大小,与其版面并不“等量”,甚至是填补空缺的补白。
当前国内媒体面对新闻更正的漠视态度,不但是受众意识的缺乏,更是新闻职业规范意识的缺失。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使媒体纠错机制公开化、标准化、规范化,作为一种职业规范确立下来并加以完善。
既然媒体差错的发生不可避免,那么出错之后及时并诚恳的更正就变得尤为重要,绝不能听之任之或想方设法予以掩盖,而要以主动的姿态予以更正,回归真实、力求准确。这才是新闻更正这种行为的内涵和直接意义。
但是,在多大范围内和多大程度上进行还原呢?在这个问题上,业界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人提出,新闻更正要讲求一个“度”,如果确因失实报道而侵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即应进行更正;倘若只是无伤大雅的影响,或纯技术性差错可不予更正,否则会影响媒体正常的舆论传播;更有人提出,真实性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命题,只要不影响整体真实,个别错误或失误可忽略不计。事实上,正是这些误读,才是媒体漠视和怠慢新闻更正的心理依据。
我们应该知道,新闻真实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牛宝体育,要求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牛宝体育、事件、过程、细节、环境、条件、结果均须准确无误,引用的各种资料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第二,要求新闻报道力求全面地看问题;第三,采写与发表新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所以,有诚意的新闻更正,应该是在新闻媒介认知的基础上,无论错误大小,百分之百地还原新闻信息的真实与准确。
在这方面,南方都市报走在了国内媒体的前列,他们在固定版位设置了名为“实事求是”的更正专栏,其中分为文字更正、说明订正、事实纠错等栏目。“文字更正”主要是针对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进行的更正,不涉及基本事实疏漏。“说明订正”涉及人名、地名、时间等细节的更正,这些错误对文章并不构成重大影响。“事实纠错”包括由于记者对受访者误解所造成的差错和与事实不符且足以影响受众判断的错误。
切实实施新闻更正,不仅仅是一种自觉性和常规性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扩大范围和加大力度,来确保新闻更正的效果和意义。在媒介认知的范围内,力求百分之百还原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才能夯实媒介公信力的物质基础,使新闻更正在构建媒介公信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说更正事实和细节是新闻更正的主要内容和行为过程的话,那么“不躲避,不遮掩,不怕丢面子,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勇于道歉,努力回归新闻真实,对观众负责”的专业精神,则是新闻更正理念的外延。而这种理念恰恰契合了新闻专业精神的核心牛宝体育。但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更正都能很好地彰显专业精神呢?答案是否定的。关键是要看更正的动因和态度。更正的文字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更正的主动性和诚意。
有些报纸对更正相当,当当事人找上门来要求更正时,报社仍尽力避免承认错误,宁愿另发一篇与前不同的报道作为弥补,息事宁人。近些年,新闻更正的数量有所提升,但主动更正依然并不多见,多是当事人或热心受众提出质疑,媒体才有所回应。有些编辑即使发现差错也不主动采取措施,主要是存在侥幸心理:“也许读者没有看得那么仔细,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或“读者接触的媒体这么多,谁会真正在意呢”?而实际上在意的恰恰应该是媒体自身,新闻失实是一种错误,但掩盖失实则是更严重的错误。如果我们的更正都是受到上级的压力或遭到诉讼而不得不做出的,那这种更正反而会使媒介信用大打折扣。
以诚信面对读者,是媒体塑造良好形象的基本原则。当工作中出现失误,尤其出现重大新闻失实时,在第一时间拿出重要版面或时段自揭过失,并郑重道歉,既有助于及时消除不利影响,也有助于彰显专业精神和专业品质,从而赢得受众的进一步信赖。
我国媒体忽视新闻更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观念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先导,是制度的灵魂。要建立新闻传播中的更正制度,首先要树立一套更正制度运行下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面对新闻更正这个问题,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自律,按照媒体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强化职业良心和职业品德,在实践中自觉将新闻的真实性视作一种高尚的追求牛宝体育,严格按照新闻规范来行事。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外压来实现。如果社会舆论不断赞赏媒体知错改错,勇于道歉的行为,赋予传媒人某些荣誉,不仅会强化新闻更正这种传播模式,更有助于形成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习惯和责任意识。
虽然我们在某些管理条例和职业道德准则中找到了新闻更正相关制度规定,但这些制度并没有让新闻更正的现实操作有章可循。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规定过于笼统,既缺乏程序性的操作依据,又缺乏必要的实施机制。要想借助法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使新闻更正上升为一种行业规范,相关法规中的新闻更正制度必须认真修订。不仅要对更正步骤及细则作规范化明确性说明(比如更正的时限、条件牛宝体育、程序、版面位置、原因说明等等),还要对实施不到位的媒体进行相应处罚和制裁。只有通过强制性的制裁措施,才能真正确保更正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当前对新闻失实及不更正行为的惩处不尽如人意,对媒体或个人的处罚相对较轻,没有明确的责任界限、统一的处罚标准和具体的处罚措施。这与其缺乏法律保障的实施机制不无关系。
在当前全国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应该把新闻纠错的制度建立作为突破口之一。笔者认为,必须完善自身校治机制,切实实施好新闻更正,以彰显媒体的责任意识,维护媒体诚信,进而为构建和提升媒介公信力作出贡献。